365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吧 > 大清巨鳄 > 第八百八十三章 接班人

第八百八十三章 接班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的对方语气里透着些许不满,奕?不由的陪了几分小心,他在福冈闻知朝廷风向有变,既担心错失机会又害怕被晾在倭国,在得知肃顺前来上海,他更是心急如焚,当即心急火燎的赶来上海。

他如今是伐倭大将军,与慈安太后关系甚是紧张,目前这种局势,他的处境可以说是极为不利,他必须尽快缓和与慈安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密切与易知足的关系,否则,他就有被边缘化的可能。

修复与慈安的关系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毕竟是当今的皇叔,他组阁摄政更利于维护和保证宗室的权益,也更具有延续大清统治的象征意义,这是肃顺无法取代的优势。

对他来说,争取易知足的认可和支持才是当务之急,这也是直接赶来上海的原因,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想组阁摄政必须得到易知足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即便能上位也坐不稳。

“还真没什么打算。”奕?讪笑着道:“大清宪政是国城兄一手倡议推动和促成,在下不过是助威呐喊而已,太后转变态度,无疑会加快大清推行宪政的步伐,在下听从国城兄安排,一切唯国城兄马是瞻。”

易知足一笑,“那恭王还是回倭国罢。”

回倭国?奕?略微愣了愣,随即干脆的道:“行,在下即刻就返回福冈。”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道:“倭国战事无需恭王操心,恭王需要操心的是与太后的关系,推行宪政,需要咱们同心协力。”

听的这话,奕?心里一喜,连忙道:“国城兄放心,在下尽快修复与太后的关系。”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恭王当务之急是尽快名正言顺的返回京师,重掌督办政务处。”

奕?登时心花怒放,连忙颌道:“在下明白。”

一日后,易知足撰写的文章《论一院制》就刊登在元奇的各大报纸上,文章详细介绍了一院制的形成展、优缺点,并明确指出,一院制才是最为符合大清国情的议会制度,文章署名长乐居士。

长乐居士是易知足的笔名,这已是人尽皆知之事,很明显的,这篇文章是针对前两日沈桂芬那篇《论宪政之议会制度》,朝野上下登时一片热议并迅速引争论——大清究竟应该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

一场舆论战——朝廷与元奇就宪政议会制度的争论就此拉开序幕,如此吸引眼球扩大报纸销量和影响力的良机,南北各大小报纸自然不会错失纷纷推波助澜,一场议会制度的争论迅速遍及大江南北。

数日后,元奇各大报又接连刊载了《宪法草案》、《选举法草案》《议会法草案》等宪政法规,面向社会广为征求意见。

朝野上下一片沸腾,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宪政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易知足紧接着又表了一篇《论东西差异》文章详细列举了东西方历史、文化、宗教、教育、习俗、社会结构等各方面的差异。

并且明确指出,大清实行宪政不能生搬硬套,不能照搬西洋各国宪政,必须结合自身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大清,具有大清特色的宪政制度。

这篇文章不啻于火上浇油,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争论,争论的焦点也由议会制度蔓延开去,从京师到地方,越来越多的官员、士绅、商贾逐渐的参与进来,一场规模浩大的争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京师,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

看着案头堆放着的一叠各省大报,慈安有种焦头烂额,力不从心的感觉,原本只不过是想引导舆论,利用舆论来逼迫易知足让步实行两院制,没想到却引了如此一场规模浩大的争论,论及利用舆论,操纵舆论,朝廷远不是元奇的对手。

“禀太后。”当值太监在门口禀报道:“文祥在外递牌子求见。”

“让他进来。”慈安有些无精打采的道。

文祥进来叩安见礼后躬身呈上一份电报,朗声道:“恭王奏报,对倭战事已近尾声,恳请班师回京。”

看过电报,慈安半晌没吭声,她自然清楚奕?急于回京是什么原因,对于奕?,她心里极为不满,若不是奕?苦苦相逼,也不至于落到如今的局面,尽管心里不满但她却清楚,奕?回京,利大于弊,奕?和肃顺都想出任总理大臣,让两人争斗更利于她维护和保留更多权益。

见慈安半晌不吭声,文祥心里暗自着急,倭国战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结束,随着慈安态度的转变,元奇明显是加快了推行宪政的进度,再拖个一年半载的,那可就没奕?什么事了。

他正犹豫着是不是为恭王斡旋几句,慈安已是缓声道:“准其回京。”

居然就这么同意了?文祥大为意外,连忙道:“太后圣明。”

慈安接着道:“着解除奕?伐倭大将军之职,着僧格林沁接替。”

“微臣遵旨。”文祥连忙道,眼下奕?手中有无兵权已经无关紧要,只要能及时回京就成,况且慈安也没将事情做绝,兵权掌握在僧格林沁手中与在奕?手中无异。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书屋。

“解除恭王伐倭大将军之职,着僧格林沁接替.......。”赵烈文斟酌着道:“太后似乎有意保留恭王的兵权......看来这总理大臣人选,太后仍然还在奕?和肃顺之间犹豫。”

“不是犹豫。”易知足道:“是待价而沽,价高者得。”

略微沉吟,赵烈文才道:“大掌柜就听之任之?”

“不然呢?”易知足缓声道:“太后能够转变态度,促成朝廷顺利实施宪政,怎么着也得给点甜头不是。”

赵烈文看了他一眼,道:“大掌柜还是属意恭王罢?”

易知足笑了笑,道:“我曾经对肃顺说过,他算是半个元奇人。”

半个元奇人?赵烈文登时反应过来,“大掌柜是想让肃顺接任?”

“不错。”易知足颌道:“他二人都是过渡。”

赵烈文斟酌着道:“四年一届,最多连任两届,少则八年,多则十六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