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李叶?”郭弘明接着询问。
“是我。”很快,一个瘦弱的女孩子小心回答道。
“这则‘寻人启事’,是你负责直接编排的吗?”郭弘明问。
“是我。”李叶回答。
“启事的文字稿部分,是由寻人者提供,还是由你后期编写的?”郭弘明继续提问。
“是寻人者提供的。”李叶很快给出了答案,“我仔细核对了两遍,确认无误后就直接进行了排版。正因为如此,后期的审核,也就不再关注了。”
“你对报纸模板进行初审时,对这则‘寻人启事’还有印象吗?”郭弘明接着问。
“这……好像有些印象……”努力回忆着,李叶缓缓说道,“当时的‘寻人启事’好像还是原稿,我记得扫了一眼老人的照片,就是这位失踪老人的。”
“确定吗?当你初审的时候,版面还没有被更换?”郭弘明进一步问。
“基本确定……但没有百分百地把握……”面对郭弘明犀利的目光,李叶禁不住有些发怵,“只是匆匆扫了一眼,我真的记不清了……”
“郭队长!抱歉,我来迟了!破案工作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安排!”就在这时,急忙赶来的余凯快步迈进了编辑部。
“余总,你来得正好,有关这则‘寻人启事’,我有问题想问你……”很快,郭弘明将相同的疑问抛给了余凯。
只可惜,余凯的回答,与齐海昌如出一辙,终审时,根本就没有关注“寻人启事”。
对这个答案,郭弘明并不意外。对报纸的审核,自然是越到高层,就会越集中,也会越粗略,这是很正常的。
简单理顺思路之后,郭弘明继续发问,“那请问余总,除了你们三位,报纸模板成型后,谁还会有机会接触并修改模板?”
“在报纸正式印刷之前,能够登录日报社内网资料库的人,都有机会修改,换言之,日报社每个人都有机会。”余凯很快就做出了回答。
“每个人都有机会?!这是怎么回事?”听到这个答案后,郭弘明很是惊讶。
“是这样的,芜平日报社拥有自己的内网管理系统,所有的工作程序,包括记者投稿、编辑修改排版、校对校稿、总编审稿,都是通过内网资料库进行的。具体来说,外出采访的记者首先要将成型的采访稿件上传到资料库,继而由负责编辑登录资料库进行修改排版,此后再经由校对人员校对,最后是我审稿,而这几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定,并且完全通过网上流程,不留纸质资料,除非有突发新闻或其他特殊情况,否则一切都会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对报社的内网系统,余凯做了简单的介绍。
“余总审核的模板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郭弘明还在追问。
“应该是昨晚九点左右,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不过报社技术部那里都有报社人员的登录内网记录,郭队长一查便知。”余凯说。
“余总再认真回想一下,你进行终审时,这则‘寻人启事’究竟有没有被替换?”不甘心余凯最初的答案,郭弘明再一次提出了疑问。
“这个……”在郭弘明的追问下,余凯只好再次回想当时的情景,终于,他眼前一亮,急忙开口道,“我记起来了,当时的‘寻人启事’是初稿,不是最终登报的这一则!”
“余总确定吗?!”听到新的答案,郭弘明也为之一振。
“应该可以。”虽然语气并不十分确信,但余凯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虽然,在进行终审时,我没有再去关注‘寻人启事’的内容,但审核结束时,我偶然瞥到了启事里留下的电话号码,尾号四位与我的电话号码重复。当时还以为,是哪位编辑把的电话排进了版面,可细看才发现,原来是寻亲者的号吗,与自己的十分相似而已。所以我认为,进行终审时,‘寻人启事’还没有被更换,因为更换后的启事,里面根本就没有电话号码。”
“如果余总所说没错,那么,更换‘寻人启事’内容的人,应该是在报纸模板终审之后,正式印刷之前,曾经登录过报社内网资料库的人,对吗?”听了余凯的话,郭弘明很快分析道。
“郭队长说得没错!问题应该就出在这个时间段!”余凯急忙回答。
“余总曾提到,报社技术部可以查看登录信息,既然这样,在终审后登录资料库的人,技术部应该也可以查询了?”郭弘明又问。
“当然可以!我立刻安排技术部!”余凯连忙回应说。
“感谢余总,越快越好。”郭弘明沉稳地说。
钱红住处附近“惠宁快看!钱红出门了!”发现钱红走出公寓,小朱急忙提醒叶惠宁。
“换了新衣,涂了新妆,很像是去约会。”叶惠宁的观察更为仔细。
“不愧是女人哈,心思就是细腻。”对身边这位女警,小朱是由衷佩服。
“她上车了,准备跟上。”眼睛关注着钱红,叶惠宁急忙对小朱说。
“明白!”看着驱车离去的钱红,小朱急忙挂档跟进了。
就这样,死死盯着前方钱红驾驶的车辆,机敏的小朱始终保持着五十米左右的跟踪距离,保证让其不离开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