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宇桐说:“好啊。”
似乎感觉到岑宇桐不在状态,于震又道:“别为那些事烦恼。很快就能解决的。多撕两天,还能让我更出名呢,是吧?嘿嘿!你不是累了?晚了,早点睡。”
岑宇桐木木地道了声“好”,两下挂了电话。
岑宇桐呆呆地坐着。严格算起来,她的事业其实是从那个暴雨之夜起步,如果没有那一次采访,她不会和于震相熟、自然也不会和夏沐声扯到一块,所以那个晚上的所有细节,她都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回想那晚,她是怎么上了于震的车呢?是因为于震和夏沐声在为某件事争执,于震一气之下假装正和她约会,挂掉夏沐声的电话。然后……聊着聊着,他的车就开到了西净路下穿,他的车熄火,采访随之开始。
难道真如“茫茫夜雨亦奔雷”所说,他把车开到水里并非意外,而是设计好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出个出彩的新闻??不不,不是这样,这依然是诛心之论。岑宇桐有点慌乱,她不相信于震是那样的人,同时她对“茫茫夜雨亦奔雷”戒心更重。因为“制造新闻”是业内人士才说得出来的话。
如果他是业内人士,也许就在他们身周。身周隐藏着看似朋友的敌人,最为可怕。
她再去翻其他的贴子,果见基本上都有“茫茫夜雨亦奔雷”的身影,不是讥讽某些节目中的情节纯属摆拍,就是质疑面对灾难时于震的不作为。
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不同,是需要画面来呈现的,因此时常能见到像表演一样的“情景重现”拍摄,有时甚至需要当事人一次两次反复“再现”的配合。
至于面对灾难的“作为”或“不作为”,则是媒体界探讨了许久且无有定论的话题:即面对灾难时,是应该不计一切冲上去救灾,还是冷静地拍摄、还原现场。
对此岑宇桐的观点一直就是“以人为本”,情景的再现要不能伤害到当事人,比如有人为了展示身有残疾的受访者行动困难,就会要求他上下楼梯,或是在无人相扶的情况下走动,甚至“导演”跌倒,这种拍摄手法拍出的画面,往往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同情,但是其方式很值得商榷。
而在灾难拍摄中,如果只有你能救助受灾者,当然应以救人为先;若有专业求助人员在场,真是没必要为了显示自己的人性和情怀而忘了记者本分。
但是,灾难拍摄中常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也无法一概而论。岑宇桐记得在一次大震中,有个电视记者为了抢镜头,不顾灾民刚刚获救、医护人员还在为他做身体检查,就上前提问,被人们广为诟病的事。
开始时看到“茫茫夜雨亦奔雷”在其他贴子里的留言,岑宇桐有松了口气的感觉,因为那些大半是“欲加之罪”,但是等到自我洗脑的功效过去,她还是绕回了最初的暴雨事件。
于震真的在制造新闻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