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确定了些什么,元旦过后,岑宇桐与夏沐声之间反倒陷入了一点点的不自在,两人避免着多见面,见面也就是谈公事。
当然不是冷战,而是尽力地保持某种距离,某种让彼此都觉得安全一些的位置。
年底的忙乱还在继续中。夏沐声一有空就同于震等人商量着年后的海城电视台的竞标。
海城电视台已经定了在今年五月一日正式上星,所有的栏目上新和整合将在此前完成,全新的海城卫视台标和节目体系将在半年内成型,就等到时一炮打出。
除了全力打造几档自办节目外,果不其然地正式确定拿出几个时段来招标,交给社会上的专业影视公司来做,也算是引进新鲜力量,减轻本台创作和创收的压力。
这事已经传了很久,夏沐事的“实时影视”是最早介入的。他与海城电视台合作的时间久,知根知底,本来极有把握。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杨沐恩的“月曜影视”挟天启集团的资金而至,所以鹿死谁手,还颇不好说。
要竞标成功,电视台一看资金量,二看节目形态。两者之间,资金量为先,节目形态只要不违反广电的规定即可,当然如果前景可期就更好。前者,夏沐声与财大气粗的天启集团相比,肯定相对处于劣势;而后者,做了多年电视节目的他则有天然的优势,就看他怎么扬长避短了。
所以夏沐声看上去好似没什么差别,无非就是忙得要死,但实际上压力无比巨大。
为了让节目在竞标时能为“实时影视”加分,夏沐声亲自抓《转折》的样片制作。之前已经定下的回访受助学子的选题。他抽了两天空,同于震及采访组一同下现场,跑了好几个地方。
那些受助的孩子,有些已然考上大学,在很远的外地;有的却没有摆脱辍学的命运,依然在苟且里挣扎。
原来,真的不是媒体的介入就能改变一切。每个人都必须在各自的人生里行走。自己承受。
《转折》样片组拍回来的素材带有好多盘。因为拍得用心,拍到不少出彩的镜头。但是正因为都有看头,要从这些素材剪出半小时的节目就特别难。
电视编辑。是组合的艺术,更是舍弃的艺术。你必需舍掉好素材,选择更好的素材;甚至,有些非常好的素材。如果无法与其他素材响应,也只能舍弃。
几天几夜。夏沐声都同主创们呆在一起,探讨更多的可能性,但一时没有太多的好点子,只能是先将素材梳理一遍。
有一天夜里。岑宇桐主动地打包宵夜慰问他们。
在同事们到办公室休息吃宵夜的间歇,她在编辑室里像是随意地播放素材,她看着镜头里的孩子们。或是兴奋或是黯然的脸,每张都那样鲜活。
镜头难免扫到夏沐声。她悄悄地按下暂停键,停了两秒再播放。虽然用不着他抬机器、用不着他上镜,但是看得出来,他在采访中是动了情的。她明白,他教给她的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不曾亲身地到采访的现场去,他不可能指点她到那程度。
门框响了响。岑宇桐回头一看,他倚在那里,人很疲惫,目光却是灼灼地盯住她。
她站起身迎向他,他笑了:“突然很想喝沈老板调的咖啡。”
“那我帮你去打包!”她立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