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的人太多,前面突然出现小孩子的哭声大家谁也没有在意,以为是谁家的小孩闹病儿耍赖。
上元节将至,这一次的赶集多了许多卖花灯的商贩,兴安县的正月花灯虽然比不上帝都的漂亮精巧,却也是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
阿依拿起一只蟾蜍灯左看右看,似很爱不释手的样子。摊主见他们穿得非富即贵,下意识就不敢大声吆喝了,却又不想丢失送上门来的生意,努力斯文地口沫横飞,拼命地向阿依吹嘘这花灯有多好多好。
墨砚站在阿依身后,见她也不答腔,只是盯着手里的花灯看,便问:
“你想要?”
“墨大人,这个像不像小蟾?”阿依将手里的花灯给他看,小蟾是她给她养的那四只癞蛤蟆起的名字。
墨砚便给钟灿使了个眼色,钟灿会意,立刻付了银子。
墨砚转身就走,阿依拎着那只蟾蜍灯快步跟上他,一个劲儿地问:
“墨大人,等我们再出发的时候把它挂在马车上怎么样?”
看来她很喜欢,墨砚在心里笑笑。
就在这时,却听前方更大的哭声传来,以及一个妇人恐慌至极、手足无措的哭喊声:
“宝儿,你这是咋了?宝儿,你别吓娘啊!”
阿依微怔,前方的人群已经因为母亲的哭喊声迅速围拢成一团,阿依和墨砚正在人群中。被喜欢看热闹的人群一推挤,竟然被挤到了人群的最前端。
被一群瞧热闹的人围观的是一对母子,母亲约莫二十来岁。荆钗棉裙,身上的小袄虽然破了许多处,打了不少补丁,却洗得很干净。她的背上背着篓筐,显然是带孩子出来赶集的。
被她拉着的男童约莫五六岁,瘦瘦的小脸刷白,此时正满头大汗地蜷曲着小小的身子。好像是因为肚子痛,哭得极为可怜。先前还能哭出声来,这会儿连声音都没有了,无论他母亲问他什么他都说不出来。
妇人的心里越发害怕,手足无措地抱着儿子。只是流泪,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心人见状连忙提醒:
“这孩子必是犯了急病,大娘子你还不快带他去找王大夫。”
一句话提醒了孩子母亲,妇人连连点头,慌忙抱起儿子向前跑去。小镇里民风淳朴,有人见她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子,不放心,便跟了上去。当然也有不少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的,小小的城镇也没什么娱乐。突然出了点事,大家都很上心。
起初阿依对那个小孩子生病并没有太在意,小孩子乱吃东西睡觉踢被肚子痛一痛很平常。然而真正让她上心的却是人群里两个县民的谈话:
“怎么又有小孩肚子疼了?”
“就是啊,最近这兴安县里一拨一拨的小孩全闹肚子疼,王大夫开了一包又一包的药也没吃出个结果来,该疼还是疼,该不会是咱们兴安县冲撞了哪位山神,山神又开始降罪了吧。去年的灾荒才刚刚好一点。今年又是小儿集体闹肚子疼,这兴安县的风水什么时候能好一点。”说这话的人比较年长。一脸黑乎乎的皱纹像一条条蚯蚓在爬,他十分悲观地叹了口气。
阿依没再听他们接下来的抱怨叹息,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兴安县许多家孩子都在肚子疼这件事上,顺着人潮向前走去,没走多远就看见一个临街的铺子外搭了一个四面透风的茶棚,茶棚里几个县衙的衙差在喝茶,一个穿着破棉袄,头发乱蓬蓬的中年男人正在赔着笑脸给几个衙差沏茶。
抱着孩子的妇人走上前去,怯怯地唤了声:“王大夫!”
阿依这才知道原来这个茶棚的主人居然是当地的大夫。
这一点她也不意外,穷乡僻壤因为人口少,赤脚大夫以治病作为主业是养活不了自己的,所以他们通常都有别的营生。副业是帮人看病,这位王大夫的主业原来是开茶馆的。
王大夫被打断了与官差套近乎,心中不悦,回过头,见是一个衣衫破烂的妇人,越发不悦,脸色冷冷的。妇人见状,心中更加害怕,但因为自己儿子实在痛得厉害,她必须要求助大夫,于是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说:
“王大夫,我家宝儿肚子疼的厉害,你能不能给我家宝儿看看他到底生了什么病?”
王大夫瞥了她一眼,又去看她怀里的宝儿,脸色没有缓和,不耐烦地叨咕了句:
“又一个肚子疼的,这兴安县的孩童成天都在吃什么?!”说着,却朝宝儿娘伸出手去。
宝儿娘先是被他愤愤的语气吓了一跳,紧接着愣了愣,她也不是第一天带孩子看病,马上便明白过来他的意思,虽然有些舍不得,可为了儿子却只能咬着牙,哆哆嗦嗦地从荷包里摸出一枚铜子递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