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吧 > 暗黑大宋 > 第820章 尸车

第820章 尸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古烽台战役结束,张守约与秦贵带着环庆路的兵马徐徐撤回。↖,

会州还有很多事呢,必须要修建一些堡砦,不过天都山挡在前面,只要于黄河边上修建几个堡砦就可以了,再于原来西夏人一些城堡旧址上扩建一些军寨。

毕竟西夏统治了会州那么多年,羌人占的比例大,许多羌人心依然向着西夏。

还要兴修大量的道路,改变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不过宋朝手中有着许多战俘,此外继续推广着天都山那边用役代赋税的政策。

如果这样,有的部族还向李宪以前那样,那么毫无疑问,必会迎来宋军的惨酷镇压。

随后还要安排大量从利州路迁徙过来的移民。

但这些事务与环庆路无关了。

主力军队返回,种师道更加肆无忌惮,大肆将青盐运回到庆州或者延州。

环庆路兵力收回来了,鄜延路军队压力也就减轻了。

于是刘昌祚果断出兵大里河,但这一回不是掳回百姓,而是将大里河北岸的百姓,向横山那边驱逐,并且不让他们带任何物资,强迁向北驱逐。

似乎银州夏州还有一些西夏大军,如果不服气,那就来开战吧。

不过也仅是驱逐,只要不反抗者,并没有屠杀等行为。

也许王巨确实感到在自己手中死的人太多了,不是西夏人,而是南方的那群猴子与土著,于是王巨现在越来越软。

包括彼岸,只要不反抗者。不杀害抄掠移民的部族。无论归不归顺。都没有象开始那样,大肆杀戳了。

反正这些土著文明落后,人口增加缓慢,而移民因为不愁土地与粮食,又有政策鼓励着多生多育,那么不用多少年,也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土著人口比例稀释,稀释到一定地步。即便还有土著,也不足以为害了。王巨这个心理也决定了这次用兵的主调,尽管大里河北岸各部羌人多是西夏的死忠,甚至有许多人参与了永乐城血案。

百姓大多数驱逐走了,由不得这些部族不从,后方西夏没有援兵来了,以他们各自为战,如何能挡住刘昌祚的数万大军?

然后刘昌祚派人收割夏粮,又将河北大批牧畜押回延州,同时又派出一支军队。来到永乐城遗址前,开始收回惨死在永乐城军的尸骸。

做完了这些后。延州大军又徐徐撤了回来。

然后又派军队,用特制的六轮长车,将尸骸向京城运送。

不过这一战除了得到一些粮食牧畜,收回尸骸外,并不是王巨所说的惊喜。

…………

因为桃溪剑所带来的利润,现在王家寨的百姓十分富裕,大多数盖上了砖瓦房。

一排排青砖褐瓦房掩映在碧树浓荫下,十分地好看。

但很多人王巨不认识了,现在王家寨早非是原先才迁徙过来的王家寨,桃溪剑价格高,可每一把剑出来,都需要大量人力反复锻造,所以后来又陆续地迁徙过来许多百姓。

即便原先的王家寨百姓,有一些老人过世了,还有许多青少年,王巨更不认识了。

就连族长也换掉了,换成一个叫王胜的老人,在延州时,他家离王巨那个窑洞并不远,按辈份,王巨还要呼一声三叔。

在这个三叔带领下,王巨进了王家寨,也就是他的家。

王巨将它拿出来,当成了周边几个村庄的私塾,既然王巨回来了,私塾也就停下授学,王胜让村民将屋子收拾出来,好让王巨一家居住。但王巨这行回来是祭祖的,耽搁的时间不长,王巨也没有反对。

王巨一路进了这个私塾,不过宅权还在他手中,应当还属于他的房屋,但王巨也无所谓了,包括原来那个窑洞,以及延州李家陪嫁的宅子,王巨一起拿出来当成了周围百姓的私塾。但京城的那个宅子则不同,想做私塾也不行,周边都是贵人家,所以以后打算交给张贵兄弟。这几年还是挂在王巨名下,防止赵顼召他进京述职,一大家子,呆在驿馆不合适的。

外面又有许多人杀猪宰羊,以欢迎王巨的归来。

王巨低声说道:“妃儿,走的时候,拿出一千贯钱,济助村中的贫困百姓与孤寡老人,不能占乡亲们的便宜。”

妃儿恩了一声。

王巨背着手,走了出来。

村外便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野,夏麦基本都收割上来了,不过田里皆长着绿油油的粟苗与豆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早不是他原先开拓郑白渠时那般荒凉的光景。

王巨眼力好,居然在一些旮旯里看到他从彼岸带过来的一些杂粮。

虽然伐夏之战,使郑白渠许多保捷兵牺牲,但没有影响郑白渠的庄稼耕种,特别是未来这两三年内,郑白渠的粮食尤其重要。

三叔安排妥当后,进了屋,说:“太保,这次回来打算呆几天?”

“就几天,祭完祖后,我们将要去河州。”

“河州,这么远?”

“吐蕃背叛我们大宋,朝廷可能会对吐蕃用兵,故此我要去河州,不然不能指挥。”

无论河州,还是朝廷对吐蕃用兵,对于“三叔”来说,都太***的远了,远得不可想像。但是王胜一脸自豪:“没想到当初那个穷山村里出了一个大人物。”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王胜便讲到了这个私塾,前后共出了十七名举子,包括王家寨都有两个青年考中了举子。

说到这里,王胜十分自豪,想当年,一个保安军共出过多少举子?

王巨暗暗拧了一下眉头。

这个举子,王巨很不喜。

王巨为何将科举划成四级考,现在参加科举的士子太多了。每一届几乎达到了十几万人。甚至接近二十万人。

有的大州人口多。教育发达,比如京兆府十三县二十多万户,每次参加解试的士子能达到三四千人四五千人,无疑给各州府带来沉重的压力,所以先经过各县的童生试诠选,那么每一县只有数百人参加了,这样各州府压力立即去除。

但宽的只是各州府解试压力,到了省试之时。不仅有新举子,还有老举子,因此每一次省试新老举子人数能达到一万多人,多时能达到两万人,自己节裁官员数量,进士名额压缩,如今每届殿试只录取两三百名进士。

想一想这么多举子,只能争这两三百名名额,会有多大难度。

因此这个私塾尽管出了十七名举子,却无一名进士。中了进士,也未必能做到高官。不中进士,更是一无是处。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科举……”王巨在心中叹息一声,随后脸上也有些自豪。

彼岸也有教育,暂时不比宋朝优势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积,识字的百姓比例,会很快超过宋朝。

彼岸也会录用一些头脑灵活的青年学生为胥吏,为各镇幕僚官,但在彼岸,胥吏实际就是官员,最少是公务员,不存在任何岐视的,因此薪酬也远比内陆要高。

不过彼岸录用这些青年学生时,不是看他们知道多少经义,而是他们在专长知识上,能不能活学活用,能活学活用,才会录用,然后让他们用这些学来的知识,带领着百姓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而且在各个学校授课时,就刻意提到了这一条,不管学生将来会不会选择去做胥吏与幕僚官,或是选择其他职业,同样也要活学活用,只有活学活用,才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开智慧。

其实除了科技生产力跟上去外,彼岸许多制度已经不亚于****制度了。

现在彼岸仍没有宋朝富裕,不仅人数太少,平均财富也不及宋朝,宋朝穷人多,但有许多富人手中的钱财多得吓人,因此一平均下来,依然远胜过了彼岸。

当然了,王巨宁愿要彼岸那种财富,也不会要宋朝这种财富。

但正是因为制度教育各方面的不同,就连财富,彼岸也会大踏步地追上来。

甚至将来两边财富相差无几时,这边八成的财富控制在一成人手中,那边二三四等户手中的财富将会达到八成以上,也就是中产阶级比例会是宋朝的数倍。

不过这些想法,王巨不会傻呼呼扫王胜的兴说出来的,放在心里了。

王巨选择黄道吉日。

他多少年都没有回来祭祖,并且说不定去了彼岸,也不可能回来祭祖了,所以这次祭祖十分地隆重。

黄道吉日在九天后。

但到了第三天,王巨忽然收到蔡确一封信,信上的内容让王巨啼笑皆非。

这件事得从竹纸作坊说起。

王巨让王安石所逼,将竹纸作坊卖给了高家,一是赌气,二是想着法子与高家拉近关系,不是高家,是高滔滔,怎么着,也要尝试吧。

然而毛用,他一个人,那时文彦博他们是一群人,无论他做多少努力,高滔滔对他的应象越来越恶。

但竹纸作坊到了高家手中,朝廷休想得到一文钱商税了,甚至一个机灵的福建路百姓不知用什么手段,也得到了竹纸技术,虽不及高家这个竹纸,不过胜在便宜,然而仅过了一年时间,便让高家利用一些手段将此人送进了大牢。因此仅是这个作坊,每年几乎就可以替高家带来四五十万贯以上的利润。

王巨不是圣母裱,不可能为这个不认识的人去抱不平的,不过他心中很是不喜。

于是暗暗地将竹子引进到彼岸,彼岸也有竹子,只是数量很少,还有许多竹子不宜做竹纸。

不过这个竹纸连彼岸的纸张也满足不了,况且各支船队每年还要运输大量纸张贸易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