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卢象升,这个兵备道果然也是一脸的疲惫和不安。
自密旨到阳和之后,这两三天卢象升任将出征,准备行粮,安抚地方,和各处镇守将领沟通,了解各处驻防情形,洪承畴已经在路上,很多事情卢象升都是亲力亲为。卢象升原本也是相当精明干练的事务型的人才,论施政的仔细和缜密,其实还在洪承畴之上,最少洪承畴自己也得承认,他奉命出兵,不由分说的带人出了大同,其实也是要建立良好的形象,给当今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下一步的很多动作,都是卢象升代他完成。
卢象升南人北相,相貌堂堂,浓眉大眼,除了脸皮肤色有些偏白之外,看起来就象是一个赳赳武夫,自有一股雄壮气质。
他的武艺原本也很不差,身体强壮,学过技击回气之法,可以在马上持长刀与人相搏,并且很少有人是其一合之敌,这样的人,原本该志气昂扬,充满信心,但此时此刻的卢象升,无论如何看也是一副心事重重,信心不足的模样。
这时卢象升拱手向洪承畴道:“下官已经备好行粮,大军可以不必停歇造饭,各军士各领十斤行粮,还有骡马和推车跟随,大军十日之内的干粮,下官已经备好了。”
这人真是个干事的人,不愧众人夸赞,先帝特别简拔!
洪承畴眼睛一亮,拱手道:“卢大人果然是干才,若是这般,学生心里更加笃定了!”
“粮食乃大军行军最要紧之物。”卢象升淡然以应,说道:“下官只不管是做了份内事。”
说完之后卢象升心里也是起了相当强的无力感……选将,练兵,实兵实饷,包括和地方士绅打交道,逼迫他们出力支持自己和驻军。这些事卢象升做起来相当成熟老练,并不感觉有多少困难。
在崇祯年间卢象升因为能带兵打仗而迅速冒起,洪承畴在西,卢象升在东,两人将一度达到几十万人规模的农民军冒起的势头打了下去。
后来卢象升被调任宣大,一年之内在宣大修了几百里长的城墙,修了无数军台军堡,到处巡行练兵,同时还使宣大增产粮食二十万石,几乎可以自给自足。
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也说明卢象升在做这些实务上很有能耐,明末时在地方施政水平最高的前三甲,头名应该是老孙头,第二就该是卢象升了。
然而在洪承畴的夸赞之后,卢象升心里还是有强烈的无力之感。
他感觉自己做的这些事,不管干的怎么漂亮,始终象是以石投河,看着能溅起很大的水花,令人惊叹,但巨石投河的结果是必定沉底,根本不可能有第二种结果。
现在大家做的事情就是这样,看起来轰轰烈烈,似乎胜利在望,其实却是在行无用功,不管怎么做,结果都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卢象升看看洪承畴,心里的话到了嘴边却没有说出来。他很想说,这一次必定失败,张瀚必定能轻松回到草原。
往下去,卢象升还没有想好,张瀚是率部大举进军,跨过长城防线,直下宣大,逼近京师,还是会隐忍一段时间,静待朝廷这边的局面展,相机南下?
这些卢象升想不出来,他也不愿再想下去。
卢象升奉先帝之命前来阳和,这一年多来已经是殚精竭虑疲惫不堪,这件事不管成功或是失败,他都无心再继续下去了。
最少,卢象升已经无愧于心,也无愧自幼苦读的圣贤书,更无愧于身上的这身官袍和大行皇帝的信任。
由此,他问心无愧。
……
洪承畴所部兵马未做多久停留,在粮饷充足的前提下,大明官兵也不一定一天只能走十几里了,速度相对要快许多。
到二十五日傍晚,前方阳和兵送回消息,新平堡中果然出了事。
半途之中,又有李守备和王守备等人狼狈来归,证实了新平堡已经在张瀚手中的消息。
洪承畴不免心中烦扰,夜间宿营时下令全军戒备,同时派出多股架梁马,往北方和南方查察有何不妥之处。
当然最要紧的是北方,多股哨骑是往北方去,洪承畴同时通知黄得功,一定要小心戒备,同时派出传骑,飞速往宣府和榆林各镇而去,也通知派兵北上的太原和陕西两镇,一定要准备与和记的主力展开大战了。
这一下可真是前程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