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吧 > 唐雄 > 第二七九章 切莫养虎为患

第二七九章 切莫养虎为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隋末唐初,在后世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以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众多的乌蛮、白蛮部族和部落,这些蛮族差不多便是三国时期南蛮王孟获的后代和子孙了。

在这为数众多的蛮族之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名字分别为: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史称“六诏”。

“诏”的意思便是王。

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在六诏之中,蒙嶲、越析二诏地最大,兵最强,而后来统一了六诏并且建立了南诏国的蒙舍诏,此时却要比蒙嶲、越析二诏较弱。

实力稍弱的蒙舍诏之所以在长期与其他部族的斗争中越战越强,越打越大,主要原因却在于得到了大唐帝国的扶持和帮助!

蒙舍诏的酋长姓蒙,始祖名为舍龙,当时为了躲避仇家而率族人从哀牢迁居到了蒙舍川。舍龙生了个儿子名叫龙独逻,又名细奴逻。

太宗时期,蒙舍酋长张乐进向大唐上表,请求让位给细奴逻。张乐进是白蛮族人,而细奴逻却是乌蛮族的头领。当时张乐进之所以让位,估计也是因为白蛮人少,他们的生存受到了乌蛮的威胁。

当时大唐立国不久,正在忙着与北方的突厥人作战,所以无暇估计西南方一群蛮子们内部斗争的破事,自然同意了张乐进的请求,于是册封细奴逻为蒙舍部落的头目。

细奴逻当了蒙舍诏的头领之后,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并遣使入贡。高宗皇帝任命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到武则天时,细奴逻还派出自己的儿子逻盛炎到长安作为人质。

在这段时期,除了蒙舍之外的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经常受到他们西北方的恶邻吐蕃国的侵略和威胁,所以时常弃唐而归附吐蕃。南诏则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后来,蒙嶲诏的蒙敛、和舍等率兵作乱,大唐便任命李义为姚州道总管,率兵讨伐蒙敛等造反的蛮子。到了高宗咸亨年间,大唐启用了西爨部落酋长王仁求为统兵将领,终于平定了乱事。

如果不是因为蒙舍诏远在最南边,与吐蕃之间隔着其他为数众多的部落,而且还经常受到其他几个大部落的侵扰,南诏当时只怕也不会对大唐表现的那么恭顺。

因为其他各诏对大唐表现的不够友好,大唐自然更加重视与蒙舍诏的关系,甚至白白将阳瓜州的土地送给蒙舍诏。

李隆基登基之后,继续扶持南诏部落,封南诏头领皮逻阁为台登郡王。次年,皮逻阁遣谋臣张建成入长安表示效忠,讨得皇帝喜悦。

开元二十五年,当大唐兵将与吐蕃国在青海湖附近大战之时,皮逻阁趁机发兵太和城,一举战胜了宿敌河蛮部落。因为当时大唐与吐蕃关系十分恶化,两家正在陇右一带打生打死,所以皮逻阁率兵攻打倾向于吐蕃的河蛮部落,便有了几分牵制吐蕃的味道。

所以,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初的时候,刚刚取得对吐蕃作战大胜的李隆基志得意满,捎带着也对皮逻阁进行了奖赏,赐皮逻阁汉名为蒙归义,并且封爵云南王。

在大唐给蒙归义的封王制书里,清楚无误地写着这次封王的原因:“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

皮逻阁接到大唐的封赏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他立即与自己的谋士张建春进行密议,算计着如何借助大唐之力趁势兼并其他五诏。

张建成于是向皮逻阁建议:派人给剑南节度使王昱送去重礼,然后请王昱替蒙舍诏向朝廷说些好话,并建议将六诏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附属于大唐的蛮族部落。

皮逻阁觉得张建成的这个主意不错,既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的野心,又能通过汉人之口达成兼并其余五诏的目的,所以立即筹备了一笔数目惊人的财宝,让人悄悄地送给了剑南节度使王昱。

王昱这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得了皮逻阁天大一笔好处,立即便向朝廷上书,大肆宣扬了一番蒙归义的忠心可嘉以及合并六诏之后的巨大好处,结果真的得到了李隆基的允许。

实际上,李隆基的战略眼光并不是那么粗浅,他可没有那么容易被王昱忽悠。皇帝给王昱敕文里说:蒙归义效忠出力,讨伐西蛮,彼(指其余五诏)持两端(一会依附大唐,一会又倒向吐蕃),宜其残破”。

也就是说,皇帝并不认可六诏统一之后的好处,只是因为恨极了吐蕃,同时也对首鼠两端的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和越析五个部落失望透顶,所以希望借助于蒙舍诏的力量将依附于吐蕃的这些爪牙全都清理干净!

因为派兵协助蒙舍诏讨伐其余各诏事关重大,朝廷内部多有争论,所以一时之间难以确定到底是派谁前去督军作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