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让你聊中国电影被好莱坞打的各种溃败嘛…
怎么吹起了‘去电影化’?
老王也聊了几句:“导演作为一个项目的创作中心,他应该考虑所有的层面。但是多数导演的认知不够完整,我们要帮他们,我们经常会提出某个演员要换。”
“电影是艺术,但做电影是个生意,必须培养新导演。对新导演的帮扶有时候需要付出代价,年初的《匹夫》票房失败了,但我们不会放弃!”
“我选新导演,态度必须真诚、负责任,不能为了赚钱自己就放低拍电影的标准。”
“未来光线将变成制片人公司,这也是最好的电影公司的产业模式””
“去年,梦溪跟我算过一笔账,中国每年上映五百-六百部电影,报审的有一千部以上,我们至少需要200多个新导演,但是我在整个行业看了一遍,市场能用的导演大概只有100个,而其中光线能合作的可能只有五六十个。好导演缺口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除去扶持新人导演之外,我们还将培养20个电影制片人以及10个网剧制片人。”
“说到培养新导演,梦溪最有言权,他的所有电影基本用的都是新人,当然,现在应该不算新导演了…”
沈梦溪本来安静吃瓜,话题转到他这,他拿起话筒:“我出名的方式大家应该都记得吧?”
“写书?”
“《鬼吹灯》?”
“不是!”沈梦溪摇头:“是《蔷花红莲》这个剧本被李邵红导演买走了,这个事给我上了一课,第一,在大导演面前,编剧一点话语权都没有;第二,所谓的大导演真的落后时代了,她把《蔷花红莲》拍的乱七八糟,观众完全看不懂,市场也不会接纳,相反韩国版《蔷花红莲》,我担任监制,找的是新导演,我从头到尾盯着,上映后,市场反馈很好,还被好莱坞看重,买下了改编权…”
“从那之后,我就决定了,如果我做电影,绝对要用新导演!”
“我为什么敢用,大概是因为我懂电影吧…有我在,我可以保证电影是及格线以上的作品!”
沈梦溪顺便看了眼黄忠军提醒道:“一家以电影制作出名的内容制作公司,我想不到有什么理由把电影制作排除核心业务,你其他业务做得再好,观众对你的认知依然是电影公司而已…”
黄忠军笑了笑,没有回应…
大概是觉得沈梦溪不懂做企业吧。
……
沈梦溪接着道:“其实好莱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也是二八定律,20%的好电影,80%都是不赚钱的烂片或者品相一般的电影。”
“能引进内地的都是大制作,优良资源,当然,它有很成熟的类型化市场,说到这个,我可以提个建议吗?”
“什么建议?”
“就是总局能不能一视同仁,起码做到引进片能上映,我们照着拍也能上映?”
“这个,会逐步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