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为昨天邓桑田的万赏加更的一章。
窗外是一片萧条又热闹的小树林,树叶在春节前已经掉光,光秃秃的枝丫上,此刻落了许多小鸟。
这些活泼的小鸟站在一排排,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唠嗑,给这座萧肃的千年古城带来了新一天的第一丝生气。
落地窗上贴着两张大红色的剪纸,一幅是“囍”字,一幅是一对交颈鸳鸯。
窗前的窗帘没有拉上,收拢了,明媚的阳光得以肆意闯进来,落在地毯上、床上、被子上、墙壁上……
墙壁上挂了许多相框,除了床头是一对新人的结婚照,其他的相框里全是一个小女孩。
应该是两个小女孩才对!
她们一样的模样,但是确实有所不同。
温暖松软的被子一阵滑动,一只胳膊从被子里伸了出来,随即露出一个脑袋。
李莎终于从美梦中醒来。
她睁开睡眼,感受到刺眼的阳光,用手挡了挡,稍微适应后,才侧头看向窗外的景象,耳边听着数不清的小鸟唠嗑,目光收回,落在床尾墙壁上的相框。
那里,是一对小姐妹的照片。
“早啊,窦窦师师。”李莎慵懒地自言自语道。
她看着这对明星小姐妹,胸中满满的都是幸福。
她去年冬天和相恋一年的男友结婚了,她们是在音像店里结识的。
当时,她走遍了钟阜路的音像店,寻找李想的实体新专辑《李大姐和李小姐》。
因为李想的这张音乐专辑走的是数字渠道,实体专辑有一些,但只是为烧友珍藏用的,所以数量不多,平摊到全国各地,数量就更少了,要想买到很需要运气。
为了买到这张实体专辑,李莎寻访了许多家音像店,终于在即将放弃的时候找到了。
当时,她现在的先生和她同时进店,也看到了李想的那张《李大姐和李小姐》的音乐专辑。
他们同时伸手去拿……
他们同时顿住……
他们同时抢走……
就这样,两人因为李想的音乐专辑而结识,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相恋,并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这张音乐专辑现如今珍藏在保险柜里,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两人是哥哥粉,更是妹妹党,是窦窦师师的烧友。
婚房里,墙壁上没有多挂别的照片,绝大部分是窦窦师师的。
这些照片从网络上下载,洗印出来,装帧好,裱起来。
窦窦师师没有正式拍过艺术照,更没有公布过,所以网路上流传的照片,都是她们生活中被人偷拍的。
比如最受欢迎的一张,是去年在盛京迪士尼乐园,小姐妹身穿公主裙跳舞的。
当时有在场的游客用手机拍了照片,到网络上遭到哄抢。
结婚后,人生迈入新的阶段,但是李莎和先生不仅没有半点消退对窦窦师师的喜爱,反而更加强烈了。
李莎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肚子,她怀孕了,已经三个月。
他们渴望是个女孩,肯定能像窦窦师师那样可爱聪明。
怀孕后的李莎开始变得嗜睡,躺在床上不想起来,拿手机上网,习惯性地进入了聊天群。
聊天群里出现了窦窦师师的新照片!
她眼睛一亮,点开其中一张,看到热闹的幼儿园里,小姐妹和小朋友们站在一起聊天,神采飞扬。
这是幼儿园开学第一天的照片,有家长用手机随手拍的。
脸上带着慈母笑的李莎把这些照片翻阅了好几遍,直到接到先生催她起床吃早餐的电话,才把照片全部下载,保存在手机里,起床洗漱。
她先生已经去上班了,早餐做好后放在了餐桌上。
吃过早饭,李莎站在阳台上呼吸新鲜空气,打量视野里的自然景色,今天心情好,换上衣服,约了闺蜜,出门逛街。
“买小ay的衣裳??”闺蜜听了李莎的话,惊讶地问道。
李莎:“这么惊讶干嘛,我肚子里不是有个小宝宝吗?现在给她准备小衣裳不算早了,很多人结婚的彩礼就有小宝宝的小鞋子、小衣裳、小饰品。”
闺蜜:“你是买小男孩还是小女孩的东西?”
李莎想也没想,说道:“当然是买小女孩的。”
闺蜜:“你就这么确定是小女生?万一是个男孩子呢?”
李莎说:“我能感觉到,我肚子里是个女宝宝。”
闺蜜:“这样也行啊?我看你是中了窦窦师师的魔。”
李莎:“难道你不喜欢窦窦师师?”
闺蜜连忙说:“喜欢喜欢,可爱可爱。”
这话她没有说谎,她和李莎同是妹妹党中的一员。
两人闲逛了一上午,在商场的餐厅吃了午饭,又找了家咖啡馆休息。
“啊——”
正在刷手机的闺蜜忽然一声惊呼,许多目光从咖啡馆的各个角落看过来,落在她身上。
李莎也诧异地看着闺蜜,关心地问:“怎么了?你男朋友又给你惊悚图片?”
闺蜜先是歉意地看了看四周,接着兴奋地对李莎说:“你看这个!”
李莎问道:“什么?”
闺蜜说道:“窦窦师师的新闻!”
原本不在意的李莎闻言,迅速接过闺蜜的手机,只见网页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标题:《专访李想的双胞胎妹妹——别叫我捣蛋鬼》。
作者一栏写的是“王浩、卓威”,出自碧海新闻网。
李莎惊喜地说道:“碧海网的专访,怎么之前没听到半点风声?”
闺蜜喜滋滋地说:“难道这是给我们的惊喜?肯定是哥哥听到我们的呼声,所以带窦窦师师做了这次神秘专访!”
一直以来,李想的粉丝都在不断呼吁,希望他多带窦窦师师露脸,最好能有一次关于小姐妹的专访,让他们多了解了解,如果能有三人的时尚大片,那更好不过。
但是这些呼声一直被忽略,李想毫无动静。
不仅没有给粉丝们详细介绍双胞胎小姐妹,而且就连自己也越来越少露面。
明明是当红炸子鸡,到处是专访邀约,但偏偏喜欢躲在幕后不出来,过去一年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