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吧 > 江山争雄 > 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国朝令的探讨

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国朝令的探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高孝基站出来拱手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陛下自西北崛起,一路擒各路反王,立国安邦,风调雨顺,真龙自生,如今广施仁德,大华必将超越前几朝,创下八百年周,六百年汉的局面。”

罗昭云点点头,这些赞美之词,听一听就行了,如果完全当真,自我良好飘起来,可能就会出问题。

“如今各地都在推向新政、新法,许多偏远之地,民教未开,推行缓慢。另外,中源之地,接受北周和前朝的律、令、格、式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间要改变许多思想和规矩,效果同样势单力薄,诸位卿家觉得,治国与新律法推行,有哪些建议?”罗昭云询问法治、新政方面的问题。

已经推行了一年,但是各地的反馈,并没有很有效果。主要因为西北边陲之地,对儒家仁义礼智信,对法治的条规条令约束等,都觉得不适应,在陇西、北地、潼关、蓝田等不同区域,都效果甚微。

辛公义说道:“古人云: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法治。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此,臣提议,当注重君子德行培养,施之以礼,推行教化,久而久之,则天下大治不远矣!”

罗昭云闻言之后,心中暗笑,这是大儒常推崇的君子之道,意思是法治不可靠,规矩是死的,只有多用君子来实施和推行,法治和条令、新政等,才能有效展开,主张育人,培养儒家之道,作为根本。

这番话具体解释是,法不能自己挥作用,依法类推也不能自地推行,有了善于治国的人,法就能挥效用,没有这样的人,法也就失去了作用。法制,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君子,则是实施法制的根本。

这时候,杜如晦站出来说道:“臣以为,法治和条规乃是根本,不能以人来转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君子之道,培养起来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即便隋朝有诸多经纶之士,但也无法满足各地所需。自古以来,律法与政令符合时代,能够被百姓接受,只要选拔官吏,不徇私,不枉法,推行下去,就能维持下去。商鞅变法能成功,就在于取信于民,对国有利,符合秦国的国情,才能称霸诸侯,最后统一六国。”

辛公义摇头道:“可是别忘记,秦国焚书坑儒,摒弃儒家之学,推行酷吏与暴政,才有二世而亡的惨痛国运,值得反思。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矣!”

杜如晦自然也不会放弃他的观点,继续反驳道:“辛尚书,此一时彼一时,我等亦是精读儒学之道,也研习其它经纶,光靠一种思维和观点,很难治理如此广袤土地和臣子,加上南北中原,边陲戎地,情况不同,所以,得需要诸多适合时宜的条令来稳固地方。”

罗昭云听闻,觉得辛公义和杜如晦说的都有道理,只不过,杜如晦代表年轻人的思维,比较贴近目前的形势,辛公义讲的是大道理,不算错,却不一定很适合当下的局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