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奕訢不假思索的道:“元奇选择些个时候修建京广铁路,并非无因,一则是元奇如今手头有着大量的富余资金,再则,此举也应该是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危机对大清的冲击,以臣揣度,元奇可能会再度掀起一波修建铁路的热潮。”
虽然慈安认为奕訢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她在确定了京广铁路之事后,依然还是下旨着肃顺和载垣前往上海游说,但凡是有一点希望,她都不想放弃,能拖延三五年是三五年,实在不行,拖延个两三年也是好的,目前朝廷确实是太需要时间了。
上海,镇南王府。
华尔森在门房总管的陪同下缓步前往长乐书屋,为了争取京广铁路,担心夜长梦多,他展现出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迅速召集人手组建了一个还算专业的谈判团与元奇磋商京广铁路的修建事宜,进入谈判阶段,他反倒是清闲下来,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前来拜访易知足。
易知足这次径直在书房接见了华尔森,略微寒暄之后,华尔森试探着道:“贵国这几年的铁路建设成就斐然,短短不过二十年已经超越大量大多数欧洲国家,甚至连俄国也被远远超越......。”
听的这话,易知足微笑着道:“欧洲国家大多疆域狭小,大多数国家面积还不及我国一个省,即便如此,我国的铁路总里程仍然还赶不上贵国和北德意志联邦。
早在数年前,贵国的铁路总里程就超过了一万五千公里,德意志也超过了一万公里,而我国目前的铁路总里程仍然不到一万五千公里,比较起来,我国落后的实在太远。”
华尔森听的一笑,转而道:“有一点我不太明白,贵国修建铁路为何会优先展偏僻荒凉的西北......。”
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展西北铁路是因为我国西北盛产优质棉花,这几年的棉花贸易促进了西北的铁路建设,当然,也是出于国防的考虑,我国西北历来就是乱源,有了铁路,利于巩固西北边疆。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西北铁路投资大收益慢,只能是元奇投资,而内陆省份相对繁华富庶,可以自行募集资金修建铁路,元奇只需要做好规划。”
华尔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很是突兀的问道:“听闻元奇在西北大举扩军,可是还要继续扩张?”
这话问出格了,易知足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的点了支烟,这才缓声道:“阁下说错了,不是扩张,而是收复失地,西北众多汗国都是我大清的藩属国。”
这是不否认在西北扩张了?只是扩张的范围只局限于原本属于大清的藩属国?华尔森有些不敢确定,对于中亚各国与清国的关系,他了解的着实不多,但他知道,中亚有不少国家确实曾经是清国的藩属国,那些个无力自保的国家都是墙头草,谁强大就臣服谁。
对方打着以收复原本属于清国藩属国的幌子进行扩张,他实在是不好说什么,更何况英吉利本身就是四处占领殖民地,更没有指责的资格。
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西亚没有贵国的藩属国罢?”
易知足听的一笑,“元奇可没那么大的胃口,在西北,我们只想保住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地盘。”
天知道这话是否可信,华尔森也不纠缠,话头一转,“孟加拉的太平军也在扩军备战,该不会是打算继续向西扩张吧?”
“太平军是我国的叛军,与元奇与我国朝廷都是处于敌对状态。”易知足斟酌着道:“对于孟加拉的太平军,我们重在防范。”
敌对状态?华尔森不由的暗自腹诽,真以为咱们不知道太平军的背后是元奇正在撑腰?太平军的武器和弹药不是元奇提供的,难道还能自行生产不成?
易知足反问道:“听闻贵国准备将设在加尔各答的总督府迁往德里?”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华尔森颌道:“确有这么回事,相对于整个印度而言,加尔各答的地理位置太过偏僻。”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过,即便总督府迁往德里,我国也不可能放弃加尔各答。”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易知足一脸惋惜的神情,“原本元奇还打算与贵国在印度的部队联手剿灭太平军,彻底消除这个隐患,如今看来,这个计划是难以实现了。”
“那倒未必没有机会。”华尔森道:“为了防范太平军向西扩张,我国抽调了不少兵力加强加尔各答的防御。”
易知足含笑道:“这倒是个好消息。”
两人相互试探,谁也没有一句真话,两人都失去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趣,见的易知足台起手腕看表,华尔森随即知趣的起身告辞。
刚送走华尔森,曹根生就快步进了院子禀报道:“大掌柜,京师来电,肃相和怡亲王载垣已经动身前来上海。”
“果然如此!”易知足轻声嘀咕了一句,随即招手叫来林美莲,吩咐道:“让他们准备一下,明日起航。”
肃顺、载垣赶到上海才得知,易知足已经离开上海乘船前往南洋考察,两人不由的暗自苦笑,易知足恰好选择前一两天出海前往南洋,摆明了是不想见他们,实则这也无异于是表明了态度,京广铁路,压根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闻知这一情况,华尔森自然是明白该他出场了,当天就晤见了肃顺两人,态度明确的表明,英吉利对于京广铁路志在必得,希望清廷给予大力在支持。
肃顺哪敢乱表态,连忙电报回京请示,想想不放心,同时又给恭王奕訢了封电报。
很快,两人就收到回电,慈安皇太后和恭王奕訢的回电如出一辙——不能轻易应允,强调京广铁路对于京师的威胁,以加强加快军工体系的筹建为交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