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三千七百多年前的以青铜质为主的“周玺”时代。殷商时代,便盛行刻字艺术。
篆刻艺术,刻刀的刀法与书法艺术,毛笔的笔法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
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
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在殷墟曾现三枚类似的实物,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前三方只有图案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 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
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这种表现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汉代是玺印展空前辉煌的时期,更明确约定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
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以缪篆体入印,这种字体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关系,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汉印分铸、凿两种。西汉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社会动荡,战乱不已,文武官员常调动,封拜频繁,印章来不及铸造,就在印坯上临时刻凿,印文不加修饰,便为急就章。汉代铸印庄重雄浑,凿印健拔奇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都对后世的篆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使用玺印时还出现一种封泥,又名泥封。封泥初现时,曾被误认为印范,其实是玺印使用时留下的印蜕。在纸张未明以前,古人多在简牍上书公文、记帐目、写书信等。
在简牍的递寄往来中,为了严守机密和防止杜伪,故在简牍的绳结处加上软泥,然后钤盖玺印,这就是所谓的缄。古时一些物品的封缄也是使用这种方法。
由于玺印在泥上的挤压,封泥形成了宽边和套边,白文玺印在泥上钤盖后还会出现翻“白”成“朱”的特殊效果,不刻意地表现了古拙厚重的艺术特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印章,基本上是沿袭汉印的形制。纸张普遍应用,开始使用朱砂调制成印泥,封泥之法废止。因此,用新的印泥来钤盖印章,这就是所谓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时代官印,印面增大。各兄弟民族也效法汉字书法用于官印,印文曲屈回绕,借以填补印面的空隙。但到了宋代展成为九叠篆,却失去了传统篆书的优美法度。隋、唐、宋、元时代,书法绘画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出于鉴藏书画的目的和书画家在作品上钤盖印章,从而收藏印、斋馆印和闲文印盛行,这是实用的玺印向篆刻艺术展的重要环节。
印章与书画有机的融为一体,印章成为具有文学含义的欣赏艺术,与诗、文、书、画交相辉映,称为金石书画。
宋、元的很多私印,出自文人之手,很有艺术性。宋代朱记印和元代花押印,非常富有特色,它以用隶书、楷书入印,是后世篆刻家普遍重视的印章范体。古代玺印制作须出自专门的工匠之手,所用的材料质地,多为金属和玉石等。
这些印材虽有耗损极慢和垂诸久远的优点,但硬度高,坚涩难刻。早在古代的玺印中,曾现有石质印章,在唐、宋私印中也有石刻的印章。
云落随身带着的这一方蓝翡印章,不过扳指大,却是要比这里九成之上的印章更是昂贵的,竹茶印贵倒不是贵在三个甲骨文上,秦仁的书法功底也就一般了,就贵在蓝翡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