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书吧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吧 > 三国之世家天下 > 第12章 我辈当从军

第12章 我辈当从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经过一系列的说明和证明,朱成算是和朱儁相认了。

朱儁果然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辈,在看到自己当年的汉白玉佩之后,就认下了朱成这个侄儿,在得知其家中变故后,毅然将他带回家中安置,并给他相当于少爷的地位和权力。

“皓儿,这位便是你二叔家(朱成父亲行二,大伯早几年就挂掉了)的儿子朱成,也算是你的堂兄。以后他就要在家里住,你要当成兄长好好亲近!”朱儁把他的长子朱皓叫了过来,对这个五岁的小屁孩吩咐道。

“小弟见过兄长!”朱皓还有点怕生,只是在父亲的鼓励下,上前拱手行礼。

“朱皓弟弟是吧?以后我们多亲近亲近!”朱成也是客气的回了一礼,微笑着说道。

“晚饭很快就准备,之前和为叔说说,汜水镇暴民是什么情况?”在客套了一番之后,朱儁把朱成叫到了书房,边走边对他说道。

“固如所愿!”朱成行了一礼,在来到书房后,待朱儁坐下后,这才坐在了他的面前,当然不是那种普通的坐,而是传统的正坐。坐下来之后,这才把自己经历的事情说了出来。

到底是来自未来,他的词汇量可比这年头的人多了不少。只是不少词汇都未必适合用,于是只能精简一下才能说。饶是这样,在大量文学作品熏陶下的他,也把当时的情况如同小说一样叙述了出来,听得朱儁连连点头。

“呵呵,没想到贤侄的文采还不错,可有举孝廉?”朱儁不是傻子自然能从这番话里面看出朱成有点学问,于是也不由得问了句。

“小侄尚且年幼,或未入得大人的眼界。”朱成拱了拱手,苦笑着回道。

东汉的用人方法是孝廉制度,当然还有征辟制度作为辅助。一般情况下,都是地方县令每年推举一批所谓的‘孝廉’,经过核实后,孝廉会前往雒阳担任郎官,以便‘观大臣之能’,之后根据品第结果任命为各种官员。

比如朱儁,他就是因为被下邳太守徐珪举孝廉,才正式走上了仕途的。

由于每年推荐名额有限,所以要被地方官垂青,要么就得和地方官打好关系,要么就是得有名士推荐。说到底就是师尊不断的向亲朋好友推荐自己的弟子,名士的朋友大多也是名士,互相推荐一下说不得名声甚至可以直达朝廷,说不得可以绕开孝廉,直接征辟。

比如如今官拜黄门郎的荀攸,直接就绕开了孝廉,被何进征辟为官。

早年朱儁也被征辟为官,不过直至被举孝廉才走上仕途的坦途。这个时代征辟官有点类似走后门才进入政府的存在。没有被举过孝廉的官员,总归是被大部分的官员看不起,毕竟别人是真正经历过公务员考试,考核合格才当的官。

后来饶是曹操已经是丞相,都要想办法帮助自己的儿子曹丕举孝廉;更别说孙吴的皇帝孙权,也走过举孝廉的路子,哪怕当时已经是天下大乱。反而是刘备没走过,或者说卢植的推荐名额有限吧?不过别人走的是皇亲的路线,走不走孝廉其实没什么意义!

“为叔手里还有名额,以贤侄在汜水镇的表现,入朝为郎官应该不成问题!”朱儁想了想,决定把今年他手里的名额给朱成。

朱儁本来担任交州刺史,也算是一省省长,到了雒阳之后担任谏议大夫,只能算是一个部门的小官。还不如人家荀攸,有点名气直接就上去了。

不过京官和地方官本来就不同,再加上交州如今还是蛮荒之地,除了后来的士燮看准机会割据一方外,这年头谁会想去那种穷乡僻野?哪怕当省长都不愿意!

京官也有京官的好处,以朱儁的身份,每年都有一个推荐的名额。朱儁是个实干型人才,只有才华得到他认可,而且真正符合孝廉身份的人,才能得到他的推举。别人走了不少的人情,他都不为所动,从光和元年开始至今,六年的时间他几乎都没有推荐一个孝廉。

也因为这样,他在这里当了六年的谏议大夫而得不到升迁,饶是这样他也不改初衷。不过看得出来,他或许打算为了朱成,破个例,毕竟人非圣贤,难免还是有点私心的。

“侄儿在来的路上已经想过了,这年头虽然还不是兵荒马乱,却也是各地暴民迭起。更有山越和羌人犯上作乱,北方更听说有匈奴人和鲜卑人,甚至乌桓人屡屡作乱。

此时此刻,正是我辈大汉男儿,手执三尺兵锋,在战场上获取军功封候拜将之时,侄儿不肖,却也打算拼上一拼!”朱成直接表态,不愿意举孝廉,而想要从军。

废话!如今都已经是快十一月了,还有三个月就是黄巾起义,到时候朱儁都要成为讨伐黄巾之乱的主力部队统帅,趁着这个机会自己不去混军功,当个文官熬履历要熬到什么时候?!

黄巾起义之后没多久,汉灵帝就会挂掉,到时候随着董卓入京,整个关东会逐渐进入割据阶段。自己若是要投靠别人也就罢了,若打算自立岂能不先把底子打好?再说就算不考虑这些,当官谁不想更进一步?

或为进一步表决心,朱成更是把李鸿章的一诗给背了出来: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风高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